太子扶着皇后坐下,端妃和惠妃也都坐下了,女医和宫女各自去忙,蒋院判还在前面那道穿堂处待命。
胡嬷嬷上前把太子的疑问解释给几位主子听:“一炷香前,皇嗣已经露头了,太子妃娘娘第一次生产,是艰难了些,刚才有些力竭,冯司药请太子妃娘娘含了块参片,这会儿已经好多了。”
端妃和惠妃都是生养过皇子的人,皇后十几年前也生下过一位公主,可惜养到四岁的时候,因为出痘丢了性命。
听胡嬷嬷这么说,皇后就宽慰太子:“别着急,你媳妇这是头一次呢,艰难些也是有的,下次就没这么难了。”
然后她让胡嬷嬷赶紧回去照顾太子妃:“太子妃信任你,你在她旁边守着,她心里面也能有底些,就别候在这儿伺候我们了,这儿有这么多宫女呢,你进去跟太子妃说,本宫和太子就在外面守着她,肯定保她平平安安的生下这胎。”
胡嬷嬷感激的给皇后磕了个头,连忙退回殿内去照顾太子妃了。
日头缓缓西移,殿内却始终未能传出报喜的声音,反倒是太子妃的喊疼声愈发令人揪心。
柳惠妃端起茶盏漂浮沫,勾唇轻叹,和皇后说:“听太子妃这么难受,臣妾都想起当年生六哥儿的时候了,那可真是疼掉了半条命呢,没想到眨眼的功夫,这小子也到了成亲娶媳妇的年纪了。”
皇后笑了笑没说话。
魏端妃道:“惠妃放心吧,娘娘不会忘了几位王爷选妃的事情的。”
“看魏姐姐这话说的,”柳惠妃放下茶盏轻笑一声,“倒像是妹妹非要这时候就拉着娘娘去琼华宫,给几个哥儿挑媳妇似的,您放心,妹妹不是那么不知事儿的人。”
魏端妃低头抿茶,皇后笑着看向惠妃:“柳妹妹知道,魏妹妹没那个意思。”
柳惠妃笑了一下,转头看着大殿不说话了。
太子妃这一疼就疼了好几个时辰,皇后连午膳都是在东宫用的,膳房的人都要忙活着给几位娘娘准备晚膳了,殿内终于传出了婴孩的啼哭声。
然后殿门一开,胡嬷嬷抱着皇孙出来给皇后和太子报喜。
景朝的皇长孙出生了。
太子松了一口气,皇后面上也露出了笑容。
她叫胡嬷嬷把孩子抱到她面前,拿出一枚玉佩亲自系到了皇长孙的襁褓上,笑着说:“这孩子长的,和大哥儿小时候真像。”
太子也凑过去看,倒没觉得像自己——
面皮皱皱巴巴的,还泛着点红,不大好看,但太子看到他的时候,还真生出了一股想要抱抱他的冲动。
但他没那么干:没抱过,怕伤着。
反倒是魏端妃摘了护甲,伸手把皇长孙抱过去了。
太子问胡嬷嬷:“太子妃怎么样了?”
胡嬷嬷福身给太子报喜:“太子妃娘娘也好呢,母子平安。”
候在穿堂的蒋院判也得了信,胡嬷嬷还奉命把皇孙带去请他扶了个脉。
没问题。
蒋院判提在胸口的那口气终于彻底松了,他进太医院也有二十几年了,生孩子的还没出事,就让太医在外面候着,这还真是头一次。
凭皇上对太子妃娘娘和她这胎的看重,蒋院判觉得这要真是出了什么问题,甭管出事的是太子妃还是皇孙,他的脑袋八成都得跟着掉。
祖宗保佑,总算是母子平安。
蒋院判比刚当爹的太子还高兴。
他被宫人送出东宫,回府舒舒服服的洗了个澡,很阔气的叫蒋太太拿了十几两银子出来,让管家去酒楼给他点最好的菜拿回来吃。
皇后带着端妃和惠妃回内宫,亲自去给皇上报喜,流水般的赏赐,当日就抬进了太子妃的正院。
母妃放心
在正院站了一整天的东宫嫔妃们已经各自回去了。
太子妃被抬到事先布置好的月子房之后,太子进去陪太子妃说话,皇长孙被乳母抱着,站在太子身后。
太子妃靠着迎枕坐在拔步床上,伸手把皇长孙接了过去,轻轻的拍哄着,皇长孙像是睁开眼睛看了她一眼,然后就又哼哼唧唧的闭上了眼睛。
太子妃看着儿子,神色温柔的像是要滴出水来。
太子的心也有点暖了,他和太子妃说了句辛苦。
太子妃直腰离开迎枕,朝太子顷了顷身,很感激的说:“多谢殿下记挂,今日劳烦殿下守了臣妾一日,没有耽误殿下的正事吧?”
太子收回看向太子妃的视线,转而把目光落在儿子身上,伸手摸了摸他的脸说:“这不就是孤今日最大的正事么。”
太子妃更感动了。
她说:“臣妾听胡嬷嬷说,连母后和魏娘娘、柳娘娘都在外头守了大半日,好像今儿还是几位皇弟选妃的日子呢,竟然都叫臣妾给耽误了,臣妾这心里面实在是过意不去,等出了月子,臣妾去母后那儿谢个恩,也道个不是吧?”
太子耐着性子安抚太子妃:“什么时候生,也不是你能说了算的,你不用多想,母后和魏娘娘不会为这个怪你,就是柳娘娘,也不会多说什么,四弟和五弟更不会把这事儿放在心上,你要是真觉得有什么,大不了等他们成亲之后,弟妹们来给你请安的时候,你多赏她们点东西吧。”
母后、魏娘娘、荣王、定王,甚至是柳娘娘,太子全提了,就是没提绍王。
绍王跟太子不对付,皇上又疼爱绍王,太子妃多少也是知道的,要是绍王把她耽误了他选妃的账,记到太子头上……
“殿下……”太子妃有点忐忑了。
太子一看就知道她这又是在瞎琢磨了,“你照顾好自己,看好儿子就行,别的事儿都不用担心。”